国家发展论坛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活动 >> 国家发展论坛 >> 正文

2024辽宁大学国家发展论坛平行分论坛(六)

发布日期:2024-10-24    作者:     来源:     点击:

10月13日下午至10月14日上午,2024辽宁大学国家发展论坛平行分论坛(六)在蒲河校区校部办公楼成功举办。此次分论坛聚焦“文明交流互鉴与‘一带一路’建设”,共设置三个环节,分别由社会科学研究院院长李艳枝教授、国际交流处副处长尹如玉副教授、中国特色反腐败研究中心分管日常工作副主任王喜满教授主持。

IMG_256

参会嘉宾分别是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原所长郭长刚教授,西北大学社科处处长、中东研究所所长韩志斌教授,浙江外国语学院环地中海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任车效梅教授,复旦大学中东研究中心主任孙德刚教授,宁夏大学阿拉伯学院党总支书记冯璐璐教授,兰州大学上海合作组织研究中心主任曾向红教授,辽宁社会科学院东北亚研究所所长孟月明研究员,辽宁大学社会科学研究院院长李艳枝教授,辽宁大学中国特色反腐败研究中心分管日常工作副主任王喜满教授,辽宁大学国际经济政治学院副院长唐彦林教授,辽宁大学国际经济政治学院副院长杨攻研教授,辽宁大学国际交流处副处长尹如玉副教授,辽宁大学金融研究所副所长陈芙副教授。

IMG_257

孙德刚教授以“中日韩在中东:政策一致与差异性”为题,深入剖析了当前国际形势下中国、日本、韩国三国在中东地区的共同利益和政策分歧。首先,阐述了中日韩三国作为中东各国重要的能源出口国与中东地区有着密切的经济联系。他指出,中日韩在中东政策上有明显差异:就地缘关系而言,中国距离中东位置更相近,中国与中东的联系更为密切;就军事方面而言,中国在中东拥有自己的军事保障基地;就政策而言,中国对中东政策相对更加自主,而日韩一定程度上受美国中东政策的影响;就经济合作而言,上合金砖等组织为中国与中东合作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合作平台。最后,他根据辽宁大学现有的学科优势和区域优势,建议辽宁大学设立区域国别史学科,立足东亚促进东亚各国互联互通。

IMG_258

孟月明研究员以“RCEP框架下推动中日韩深化合作研究”为题,深入分析了RCEP框架下中日韩三国合作的现状与前景,针对中日韩三国的深入合作提出对策和建议。她指出,RCEP全面生效为东北亚地区合作带来新契机,将持续拉动国际贸易投资增长,以强大的区域动能促进全球经济进步,也将为中日韩深化合作发展注入新动力。她针对中日韩三国合作提出新形势下中日韩合作的动能和突破点,包括中国经济增长预期增强、中日韩国内经济转型以及新兴产业合作空间巨大等发展机遇,中日韩三国可以不受政治安全羁绊的经贸合作重点领域。最后,她针对RCEP框架下深化中日韩合作提出深化市场开放,增强产业链合作,提升服务贸易合作,探索新产力协同,推广“中日韩+X”模式,促进RCEP提质升级的对策和建议。

IMG_259

冯璐璐教授以“海湾市场状况与中海贸易前景”为题,围绕中东地区对海湾六国进行了基本概况的介绍。她介绍了海湾地区的市场状况、发展远景、新兴市场等,也在相关数值如非贸易壁垒数值、碳排放量等进行了分析和评估。中国与海湾国家的经贸合作,发展速度较快且合作领域广泛,其中存在的风险主要有海湾市场自身风险、股市风险、市场壁垒、不稳定的政治经济环境等。但中国提出的新发展理念、新质生产力、完善高水平对外开放体制机制等理念和措施,都有助于中海合作的稳定和发展。她强调,发展应放眼世界,在挑战中抢抓机遇,与当下的“一带一路”政策及主流趋势有机结合,深入思考并全景了解。

IMG_260

车效梅教授以“通融与互鉴:漫谈丝路城市研究的意义与影响”为题,聚焦丝路城市,致力于找到融通互鉴的最佳点。她指出,在发展过程中,国家战略、道路交通和城市兴衰密不可分。同时,在历史研究中也要看到人的作用,尤其商贾群体的作用不可或缺。在丝路发展的维持方面,她认为在与其他地区国家交往的过程中要保持自身的优势,形成世界性贸易网络,采取跨国式方法,重视跨区域、跨民族、跨国别,以线带面,丰富完整跨国发展的内涵。她强调,丝路城市的研究有助于加强学术交流合作,弘扬丝绸之路精神,提供中国智慧,对内也有助于各个城市旅游业的价值挖掘,推动产业发展,提供有益经验。

IMG_261

杨攻研教授以“国家间政治与中国企业供应链安全”为题,首先分享了供应链现状及安全测度相关知识,以企业供应链集中度为出发点,从横向和纵向共同分析企业供应链安全。他利用企业样本进行评估,得出国际政治关系恶化显著影响中国供应链安全的结论:在国有企业与非国有企业中,国际政治关系的恶化对国有企业影响更大;在不同行业之中,政治因素主要冲击高技术行业与制造业,验证了“相互依赖武器化”是国家间政治关系恶化对中国供应链安全造成显著威胁的根源。最后,他提出要继续精确识别企业供应链安全的关键节点、区域等,为我国在复杂环境中引导企业调整战略方向、增强总体安全水平提供抓手以及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要充分融入企业发展,弘扬共商共建共享的企业行业风尚的建议和期望。

IMG_262

曾向红教授以“大国竞争背景下中亚‘C5+1’合作机制的扩散”为题,以域外国家纷纷采用“C5+1”以及俄乌冲突后域外国家纷纷升级“C5+1”为切入,提出了“外部行为体在中亚地区建构的‘C5+1’机制为何当前十分流行?”的问题。通过文献综述总结出地区环境、地缘政治竞争、机制推广等合作机制动因,他提出使用“机会窗口”概念理解时间选择问题,从而借鉴比较地区主义的扩散论,认为“竞争、照搬模仿和经验学习”三者在形式选择问题上发挥重要作用。由于地区彼此之间相互依存并非相互孤立,使得制度设计在全球范围内兴起扩散具有可能性。因此,扩散论体现了国家行为体在国际社会中的灵活互动。基于对扩散论的分析,他认为在中亚地区互动中主要的扩散机制为竞争、照搬模仿和经验学习。

IMG_263

韩志斌教授以“‘强社会’对抗‘弱国家’——利比亚伊斯兰社会主义国家构建的兴落及其影响”为题,从“强社会”塑造“弱国家”:利比亚伊斯兰社会主义国家建构的缘起、构建“强国家”“弱社会”:利比亚伊斯兰社会主义国家建构历程和“强社会”对抗“弱国家”:利比亚伊斯兰社会主义国家建构失败的根源与影响三个方面展开分享。韩志斌围绕利比亚建设失败的根源在于在国家建构的过程中,“强社会”对抗“弱国家”没能平衡国家政治动员引发的挑战和政权统治基础间的矛盾,因此未能实现自我革新这一观点,进行分析阐述,最终得出了利比亚伊斯兰社会主义结构很大程度上是源于国家是一种“强社会”对抗“弱国家”的基本观点。

IMG_264

唐彦林教授以“中国优化区域开放布局的主要举措及其影响”为题,从完善高水平对外开放体制机制是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做出的重要决策、优化区域开放布局是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重要举措和优化区域开放布局对推进新时代东北亚的开放合作与互利共赢具有重要意义三个方面展开演讲。他以1978年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背景,指出目前我们国家对外开放的最大背景就是中美关系出现了问题。他强调,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文明交流互鉴是国家关系发展的力量源泉。同时,启发我们关注的焦点也可以是其他的发展中国家,这对区域国别研究是一个非常好的机遇。他指出,对外开放呈现出与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紧密相结合、引导省级行政单位主动融入国家的区域开放大格局以及保留与发达国家的对外开放进行全方位拓展的新特点。同时也对我国对外开放面临的问题进行了展望。

IMG_265

尹如玉副教授的发言题目是《制度重叠、区域合作模式与欧亚地区发展》。她介绍了国际制度重叠现象对区域合作和冲突的影响,并以大国公共产品供给、欧亚地区国家发展需求及供给限制条件为核心变量,建立了类型学框架,利用该框架对欧亚地区具体案例进行分析和介绍。她认为,国际制度重叠可能带来挑战或机遇,具体结果取决于不同制度之间合作的制度化程度。制度化程度较高的合作能有效协调利益和减少冲突,将潜在的挑战转化为促进共同发展的机遇。

IMG_266

郭长刚教授以“面向国际学生教育的中国话语体系建设”为题,讲述了文明交流互鉴与“一带一路”背景下国际交流的重要性。他认为要从战略层面重视话语体系构建,而不仅仅是局限于主流媒体的描述。以在中国的外国留学生为切入点,总结了关于外国留学生的学科体系在构建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认为要立足于跨学科的基点培养外国留学生。区域国别学作为一级学科,他指出外国留学生的课程体系建设依托区域国别学将获得更大发展。

IMG_267

李艳枝教授以“中等强国视域下土耳其正义与发展党政府的外高加索政策及其实践”为题,从土耳其历史地理视域分析外高加索地区具有独特的历史地理特征和地缘战略价值,使得其成为诸多国家争夺的对象并引起了土耳其历届政府的关注和干预。正义与发展党政府对外高加索政策定位从基于“战略纵深”原则到“积极进取的人道主义”的转变,确立了土耳其干预外高加索事务的基本框架。从冷战对抗的前沿阵地到枢轴国家的地位转变促使土耳其将外高加索作为实践其枢轴国家构想的重要场域。她指出,正义与发展党政府外高加索政策的实践取得了土耳其与外高加索诸国的双边关系发展迅速、土耳其发挥地区能源和交通枢纽功能更为突出、土耳其参与地区事务协作的机会空间更趋多元等成效。同时,外高加索的地区局势对正义与发展党政府的外高加索政策带来诸多不确定性及挑战。

IMG_268

王喜满教授以“在交流互鉴中建设人类文明共同体”为题,从文化的角度点明构建人类文明共同体的重要意义。他认为,文明交流是文明保持活力的重要来源,是文明发展的必经之路和世界文明的共同选择。我们要以文明交流互鉴加强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要立足自身,坚持开放包容。但如今中国仍面临文化赤字的挑战,因而交流互鉴是世界各国走向繁荣的必然选择,这也是中国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必经之路和世界各国走向繁荣的共同选择。

IMG_269

陈芙副教授以“东北亚碳市场链接——机遇与挑战”为题,分享了东北亚碳市场建设现状、东北亚碳市场如何链接以及链接的机遇与挑战。首先,陈芙介绍了碳市场的定义及分类。从京都议定书的履约机制、欧洲碳交易市场到全球碳市场的分布论述了东北亚碳市场在世界的地位,以及中、日、韩碳市场的地位和发展现状。她强调,对于中国来说,东北亚碳市场的链接在增加市场流动性、降低履约成本、扩大中国在全球碳市场的话语权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最后,她指出构建东北亚碳市场面临三方经济发展程度的差异难以弥合、司法管辖与监管措施、减排效益和社会成本的差异等挑战。

论坛在热烈而富有成效的交流与研讨氛围中逐渐走向尾声。随着会议的圆满结束,与会嘉宾学者以及参会师生们纷纷表示在思想交流、成果分享中,学术视野和研究方法受到新的启发而得到很大提升,大家纷纷表示受益良多。

来自历史学部、国际经济与政治学院、中国开放经济研究院和中国特色反腐败研究中心的老师、同学共计100余人参与此次分论坛。

IMG_270

下一条:2024辽宁大学国家发展论坛平行分论坛(五)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