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月9日上午,辽宁大学2024年度社科工作总结暨2025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申报动员大会在蒲河校区校部办公楼401报告厅顺利举行。副校长仇焕广出席会议并讲话。会议由社科院副院长时云主持。
仇焕广首先对我校教师为学校科研事业发展付出的辛勤劳动表示衷心的感谢。他强调指出,2024年,我校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紧紧围绕“双一流”建设,持续推进有组织科研,科研规模大幅提升、创新能力显著增强、社会影响持续扩大、体制机制改革深入推进,科研事业取得丰硕成效。他表示,我校在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方面取得可圈可点的成绩,国家社科基金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研究专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优秀博士论文出版项目均实现新突破。高水平成果彰显,我校教师的4项成果获得第九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在全省高居榜首。积极搭建适应国家和地方发展需要的科研平台,新增1个省级平台,4个市级平台,12个校级平台,有效补齐辽宁经济发展短板。社会服务能力显著增强,学校横向课题经费、采纳批示数量均创新高。青年教师成长迅速,科研能力和竞争力提升凸显。
2025年,各单位要把大项目、大平台和标志性成果作为科研工作的重要突破口,聚焦如下四个方面下功夫。一是要围绕“重大问题”有组织谋划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选题,培育标志性重大项目成果。二是围绕“国家战略和辽宁振兴需求”,推进有组织的智库建设。三是围绕“自主知识体系”,有组织孕育高水平科研成果。四是进一步深化体制机制改革,依托绩效改革激发科研人员干事创业的积极性。
最后,仇焕广强调,希望全校教师继续保持旺盛的精力,在继承中寻求创新,突破思维定势、摆脱路径依赖、走出既定格局,科学研究谋划2025年科研工作,努力实现“十四五”的完美收官,为辽宁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贡献辽大力量。
会议公布了《关于表彰辽宁大学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优秀辅导教师的决定》;仇焕广为“辽宁大学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优秀辅导教师”颁发荣誉证书。
李艳枝对我校2024年度人文社科科研工作,从顶层领导、科研项目、科研成果、科研平台、调研座谈和学术活动六个方面进行了总结,希望各位教师再接再厉,同心协力实现科研成果的新突破。
会议第二阶段,文学院陈丽平教授和法学院张晓静教授作“国家社科基金申报经验分享”、国际经济政治学院杜明威副教授作“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出版经验汇报”。
陈丽平教授从选题、“活页”之“选题依据”、 “活页”之“研究内容”和广益多师,求得自洽进行心得分享。陈丽平指出,题目要注重可持续性,着重依托于课程和既有项目。形式要言简意赅,内容重视述与评。框架思路要思路明晰,逻辑性强,详略得当,重点突出。将“完美”的申请书形式和内容,包括选题、论证形式、内容、逻辑等方面作为目标。她建议,以自洽和广益多师为途径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申报。
张晓静教授从标题、选题依据、研究内容以及研究方法和创新点四个方面进行分享。张晓静指出,要考量选题必备的要素和内容以及其底层逻辑,深入剖析了引言、学术价值和应用价值、研究综述的内在逻辑,详细解读了研究思路、研究框架和重难点的写法,研究目标和创新之处要体现出“学术性”和“观点”。她强调,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申报书要站在评委角度,简洁明了,展现出科研能力和语言表达功底,虚心并选择性接受专家建议,加强努力和投入。
杜明威副教授详细列举分析了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各类别项目的申报及中标情况并对比了申报公告的区别。他以自己的申报书为例,按申报书顺序详细介绍了每一步需要注意的问题及相关写作经验。杜明威强调,要重视存在的不足及研究改进计划的内容,并对比了学位论文和课题申请中“存在不足”的写法区别。他指出,要及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解决时间仓促留下的不足,立足当下背景寻找新的问题,拆解为小论文投稿,虚心听取审稿专家意见,积极参加学术会议宣讲与前辈、同行交流。
在互动交流阶段,三位嘉宾对参会老师提出的关于国家社科基金内容范式等问题进行了解答,为我校教师在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申报中提供了有益思路。
各教学科研单位主管科研领导、科研干事,辽宁大学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优秀辅导教师,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申报经验分享嘉宾,拟申报2025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的教师代表以及社会科学研究院全体工作人员共计100余人参加会议。
社会科学研究院
2025年1月9日
上一条:辽宁大学举办2025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申报经验交流讲座 下一条:副校长仇焕广召开推进落实全省冲刺四季度打赢攻坚战动员部署会精神暨重点推进科研工作座谈会
【关闭】